*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6张表格理清。
撰文:辛勤的药师
审核:贾国瑜教授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胰岛素,该如何选择呢,接下来进行逐一盘点。
一、速效、短效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效能方面相似,但在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胰岛素类似物优于人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可经静脉注射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皮下注射时,它们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因此也被称为“餐时胰岛素”。其给药途径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滴注以及胰岛素泵输注。具体特点如下表所示[1]:
二、基础胰岛素
经皮下注射的外源性基础胰岛素可部分模拟正常人体的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帮助控制基础血糖。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的基础胰岛素主要包括:
中效胰岛素(NPH,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PZI,精蛋白锌胰岛素);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德谷胰岛素)。
NPH是人胰岛素锌晶体与鱼精蛋白结合而制成的基础胰岛素,具有明显峰值,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但价格低廉。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在人胰岛素的基础上进行化学修饰,经皮下注射后能更好地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作用,低血糖发生风险较NPH明显降低,具体特点如下表所示[2]:
基础胰岛素起始方法:起始剂量为0.1~0.2U/kg/d。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者,可考虑0.2~0.3U/kg/d起始;体重指数(BMI)≥25kg/m2者在起始基础胰岛素时,可考虑0.3U/kg/d起始。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基础胰岛素的最大剂量可为0.5~0.6U/kg/d。
三、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主要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人胰岛素是指将重组人胰岛素(短效)与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中效)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胰岛素制剂,包括低预混人胰岛素和中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指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或门冬胰岛素)与精蛋白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胰岛素制剂,包括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中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具体特点详见下表[3]:
▌(一)适用人群
(1)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HbA1c≥9.0%同时合并明显临床症状;
(2)生活方式干预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最大有效剂量治疗后HbA1c≥9.0%的患者;
(3)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以后,HbA1c≥7%,而空腹血糖已达标的患者。
▌(二)给药剂量计算[4]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HbA1c比较高时,使用每日2次的注射方案。
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根据血糖来选择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的长期血糖控制。
四、双胰岛素类似物
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制剂(IDegAsp)含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皮下注射后各自发挥作用。IDegAsp对于不同人群可分为每日一次和每日两次的给药方案,目前尚无每日3次的IDegAsp治疗的相关数据,具体如下表所示[5]:
▌(一)适用人群
▌(二)使用剂量和滴定方案
专家简介
贾国瑜教授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内科医生分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心与代谢共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参与完成天津市科委及卫生局课题数项,参编医学专著4部,发表中英文论著20余篇
参考文献:
[1]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
[2]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
[3]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4]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5]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2021年)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最新股票配资-配资平台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